
2016年常春藤盟校本科录取结果已经揭晓,根据各校公布的录取数据,今年大多数常春藤盟校的录取率均降低。其中,哈佛大学的录取率再创历史新低——5.2%。
今年,4名被哈佛录取的中国大陆学生走进了公众视野。他们究竟出彩在哪些方面,能在如此严峻的录取态势下突围而出?请看我们的案例分析。
美国申请大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让人不着头绪。十一年级学生已进入暑假,马上就进入十二年级,很快要申请大学。现在我们从五个方面,采用SWOT分析法,来谈这些学生申请大学的当务之急,帮助学生寻找容易被遗漏和忽视的项目,理清最后阶段需要做好的事情。
第一,学业策略大盘点
大学录取官对学业的评估主要是课程难度、成绩 (GPA)、各种标准考试和各种学术竞赛的成绩等几个方面。所以先对自己的在这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了解自己的优势(Strengths)和弱势(Weaknesses),看看还有什么办法,利用这个暑假,在短短的时间内,增强自己的学业记录。比如SAT I、 SAT II,如果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就要抓紧时间突击准备。多做真题,掌握应试方法,争取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如SAT 能否争取2300分以上甚至满分。提前申请(Early Decision 或Early Action)的所有的大学,都会愿意接受当年十月五日甚至十一月二日考的SAT 成绩。正常申请(Regular Decision)的大学都会接受当年十二月考的SAT 成绩。所以要进十二年级的学生还有三次考SAT 的机会。另外,暑期是增加学业强度和成绩的很好机会,例如可以在网上远程修课,或者寻找去美国大学暑期项目实地上课的机会。
第二,部署课外活动 增强领袖才能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申请大学的一项重要标准。马上进入十二年级(高三)的孩子,可从大学录取标准来衡量做过的课外活动:是否有实质性的意义和挑战性,是否展示了热情,反应了自己一贯特点和兴趣;是否做到善始善终,有连贯性。如果这些方面有缺陷,看是否有机会弥补。比如利用暑期寻找工作实习的机会,或者发展新的俱乐部事业。
第三,要抓紧时间选定大学
选择大学是人生的一项重要决定。我一直鼓励学生要有梦想,敢于梦想。梦想是激情的源泉。一个有梦想、有激情的学生在申请大学的过程中,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所以选定大学,首先是选定梦想的学校(Reach Schools)。梦想学校是你非常向往,但根据你的成绩、年级排名等条件,对比学校历年录取学生的各项成绩指标,申请有一定难度的学校,但并不是没有可能的学校。例如HYPS等常春藤大学,就是很多人奋力冲刺的学校。你一定要有勇气和信心,朝着梦想奋进。如果你总共打算申请10所左右的学校,建议你有2-3所梦想的学校。然后,选择匹配的学校(Match Schools),意思是你的成绩及各方面表现相对学校往年录取的学生成绩处于中间水平。要注意,最优秀的学生申请大学时,那些顶尖名校也是作为梦想学校,而不是作为匹配的学校。因为,对于这些学校,即使是完美的SAT分数和全是“A”的成绩单,也不能保证被录取。最后,再选择几所保底学校(Safety schools)。所谓保底学校是指只要你申请,几乎肯定会被录取的学校。去年有位学生被伯克利等六所UC同时录取,但之前她选的保底学校就是圣他克拉拉(Santa Barbara)大学。
选校的过程是在对自己有个清晰和客观的评估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校的信息,分析自己的机会(Opportunities),可能面临的竞争威胁(Threats),制定策略的过程。有些学生因为对学校信息了解不全面,以致制定的目标过高、过低或者选择的学校不适合。
选定大学后,就要尽早与大学联系,并争取去访问这些学校,向学校表达自己的诚意和向往。并且可以开始填好这些学校的所有表格,有的学校用通用申请表(Common Application),再加该校的附加表格(Supplemental Application)。这些表格中,大多数栏目是关于学生,学校,家庭等情况,把这些尽快准确填好。关于学生的学业和荣誉,课外活动等等,尽量准确填写。 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和领袖方面的才能, 作完整和大方地的描述。
第四,尽早联系所在高中,做申请大学必要准备
我们鼓励学生和家长尽快与学校辅导员(Guidance Counselor)约见,把学校要提供的报告(Secondary School Report)和老师写推荐信的程序都弄清楚,并抓紧安排好。每个高中往往有自己的做法和规定,有自己的期限,有的学校要求家长和学生分别填写冗长的问卷(Questionnaires)。因此,请及早与同自己的老师和辅导员联系,争取他们同意为您写推荐信和提供报告。你可以尽量做好事情准备工作,提供你的素材,使他们为你写出更特殊的推荐信。总之,你要保证学校能按时向你要申请的大学寄出所有需要的材料和文件。
第五,写进常春藤——入学作文的撰写
最难最耗时和最不能忽视的一件事情就是入学作文,一定要提前几个月开始写,千万不要等到最后。越到最后几个月,有太多事情,没多少时间,只能草草收工。我们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成绩和各方面都很优秀,仅仅因为入学作文而与梦想中的大学失之交臂,太可惜了。所以入学作文一定要引起家长和学生的高度重视。这是最花时间和最需要专业人员指导的事情。
建议学生先把大学的入学作文题目,从要申请的大学的网站上找出来,精心按主题分类编辑清楚。仔细理解作文题目的要求,把在成绩,表格,荣誉单上,无法表达的自己的特质,性格,爱好,表现出来。可以先试写普通申请表上的作文。也可以找一本升学范文集,仔细研究学习,为什么那些文章写得好。要注意,入学作文一定要是你自己的真实口吻,逼真的表现出你自己。你一定是作文的主题,写出你的与众不同。还要有创建性,要从平凡中写出特殊, 从平静中写出矛盾和冲突,一定要写出动人心弦,或催人泪下的好文章。把入学作文看成是一个个表述自己的珍贵机会。
荣生团队走访了一些著名大学,采访了很多大学评审委员会的成员,从他们的言论和评价中,归纳整理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广大留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个人简历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大家都知道,申请美国的本科,文书材料中有一项,要求学生提交所参加的课外活动。除了个人陈述和推荐信外,课外活动也非常重要,在综合评审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我们收到过一些同学的顾虑,说平时学业就很紧张了,还要准备托福和SAT考试,哪有时间参加什么课外活动呀? 在这里,我们针对这一问题做一下阐述。
有时候,课外活动并不是特意在占用自己的时间去着重做某事。比如,有的同学常年组织给孤儿院捐物资,并组织各种活动。是不是每周都要去?每天都要去?不是,是有了空闲的时间就去帮助人,是时不时的去,这样一直坚持了三五年。这就很好,有可信度、有说服力、能体现这位同学对正义、责任感的坚持。如果要以此为题材写文章,也会写的真实饱满。
比如,有的同学喜欢救助宠物,去专门的救助站做义工帮忙。也并非每天要去,每周雷打不动要去,不学习不准备考试和功课了,一定要抽时间去帮助猫猫狗狗。而是,一有了闲暇时间,就喜欢往那儿跑,去帮忙、去救助、为帮助小动物做了贡献,并从中收获了快乐和满足。
再比如,有的同学有很强的艺术天赋,例如钢琴、绘画、舞蹈等,参加了比赛拿了奖,或者没有参加比赛,只是把自己的作品在学生活动、家庭聚会、或其他公开场所展现给大家。也这是的课外活动的体现。
总之,本文意在表达,课外活动并非像有些同学想的那样,一定要挤出时间来,特别谋划某件大事。 小事长做,细水长流也很充实有意义有价值。
众所周知,申请美国本科,材料中有一项是课外活动。那么,在评审委员的眼中,到底什么是课外活动?其实,评审委员对课外活动的定义很广,基本就是“非高中课堂学习”和“非学校直接组织的活动”。美国评审委员会一般会把课外活动归类为: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家族活动、和个人兴趣爱好。
以下清单是一个细分,供大家借鉴(可能会有重复)。
艺术类:申请者在音乐、舞蹈、绘画、摄影、写作或者其他方面的天赋。(包括参加过的活动、比赛和奖项)
社团/组织:棋类/桥牌类兴趣小组、辩论会、外语沙龙、表演社、影视制作组等各种类型的社团或者兴趣小组。
兴趣爱好:创新的好地方。录取委员会的成员想从你的兴趣爱好中发现你对一件事情的热情、钻研和执着的精神。
媒体活动:当地电视台活动、学校广播和学校电台、个人网络博客和新闻评论、个人发表的文章、图画和刊物。
体育活动: 足球、网球、曲棍球、游泳、舞蹈、滑雪、等各种体育活动,包括组织或者参加的啦啦队活动。
Volunteer Work: Fund-raising, Rotary, church outreach, hospital work (candy striping), animal rescue, and any other work that helps the world and is not for pay.
各种志愿者活动:各种形式的集资、医院义工、动物救助,和其他任何“帮助社会、不收回报”的行为。
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申请名牌大学提前规划很重要,文书材料很重要?因为我们见过太多本来很优秀的同学,因为疏于规划,不重视文书材料,最后去了低于自己水平的院校。
这些同学们大多有一个共性:他们有非常好的成绩,包括托福成绩、SAT成绩、在校考试成绩、AP成绩等等,也因此对自己的申请自信满满,觉得一定能进TOP School了,因此疏于对申请进行规划。结果呢? 荣生跟大家分享两个案例吧~
一个美国本土出生长大的孩子,亚裔,ABC,从小成绩一直优异(excellent high school records),SAT也考了接近满分的分数,非常有信心,申请了Harvard, MIT, Yale, Stanford等名校,不幸都没有被录取,最终读了本州的一所普通公立学校。而成绩不如他的朋友们,有的却被名校录取。 为什么?
一个国内TOP本科的学生,也是成绩优异,本科时期就在重量级期刊上发了paper,自己DIY申请美国的研究所。硬件条件非常好,有高分、名校、成果。结果?在她水平上的大学都来了拒信,最后去了南部一个州的公立大学,排名也不高。为什么?
我们先看第一个例子,这名同学最大的亮点是成绩,但别的地方特点平平。没有特别的Talents、 没有自己坚持的兴趣爱好、没有丰富的activities, 也没有做过什么voluntary work。Guess he devotes most of his time in study… 很有可能个人陈述也是一般叙述、没有特点。而美国本科是希望招收全面发展的人才,评审委员希望看到一个有自己兴趣爱好,有组织领导能力、能为学校和社会做贡献的人才。可这位同学的申请材料展现了什么?高分!还有呢?额。。。。
第二个例子,其实这个同学的硬件已经很好了。但凡做好规划,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面多涉猎多研究、多在申请文书上下功夫,就会收到不一样的结果,拿到自己的dream school的录取。我想她的失利应该在文书材料上没有好的架构,没有做到突出优势、阐述到位、规划清晰、方向明确。
因此,荣生想告诉大家的是,好的硬件条件是基础,但不是保证。没有好的硬件条件很难进好大学,但是有了高分也不一定能进。大家千万不要忽略文书材料的准备。如何才能创造好的文书?需要我们切实做好规划、参加了某些项目、做了某些活动。这样在创作文书时会有很大的优势,会真正做到内容翔实、主题明确,才能tell a good story of who you are.